

端午节到来之际,信息工程学院举办的“浓情端午,“粽”意未来”活动于北苑食堂二楼拉开帷幕,同学们在体验包粽子活动乐趣的同时,深刻体会着“端午”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寓意,对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表示崇敬。
“扶桑芊眠端午至,罗扇扑香窗纱逸。”粽子,是端午节的象征,是对屈原的纪念,是爱国情怀的传递载体。活动之初,大多数学生拿着粽叶陷入迷茫,周围都是“这要怎么包啊?”“为什么我的散了?”的声音,后来在慢慢的互相学习借鉴中,同学们渐入佳境,找到了包粽子的技巧。虽然手法还不是很娴熟,但是每一片粽叶都传达着对屈原的思念,每一个粽子都承载着民族气节。
参加此次活动的大数据2001陆敏很开心:“以前端午节只懂得吃粽子,印象中奶奶包的粽子就是人间美味,但是现在包粽子的基本很少,大多都是街上买来的,总感觉没有那么好吃。现在终于懂了,那是一种爱,是老一辈对小辈的关爱;也是一份传承,是中华人民传统的传承。”软件(嵌入式)1901的祝嘉雯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以前在家看父母包的时候只考虑好不好吃。但是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多的关注的是端午节的意义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今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在继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我们青年一代更应该时刻牢记爱国使命。”参加活动的同学们都表示,现在年青一代,大多都不会包粽子,这也是一种手艺的失传,或许在未来,我们只能吃商场卖的,再也体会不到手滑过粽叶的感觉,再也闻不到粽叶的香气,再也看不到粽子出锅冒着的热气......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俗话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从一片粽叶到一个小小的粽子,再到热气腾腾的出锅,这不就是人间的烟火味吗?小粽子大能量,它代表了安康,代表了纪念,代表了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同学们在包粽子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东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
文编:蔡逸婷
图编:丁来康